HKU SPACE
News Express 2014 年 6月號 | English Version
專題報導:
中醫藥學 —— 養生、保健、治未病

圖片中醫的「治未病」概念源自《黃帝內經》。「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所謂「治未病」,就是能先洞見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減低發病或病情轉變的可能。

抓緊「治未病」先機

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疾病發生後才醫治,就如國家大亂才設法管治,又或戰爭在前才鑄造兵器,多事倍功半。因為在疾病形成後才作出治療,對身體已造成一定損害。所以,在疾病未出現前,應注重養生,保持健康。

「治未病」三種含義

「治未病」含義有三。

一,是未病先防,減低疾病發生,古稱「養生」。

二,是已病早治。於發病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不致惡化。治病時須照顧整體,治未受影響的臟腑,以防疾病傳變。以肝病為例,應認識到肝病較易傳染脾臟,所以在治肝的同時,應先補脾。這就是治其未病。

三,是防止疾病的復發及治癒後遺症。

「治未病」與「治已病」截然不同,「治未病」是於病發前治療;「治已病」則是就病治病。總括而言,就是防患於未然。

如何養生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便把養生防病作為主軸。《莊子•內篇》提到,所謂「生」,即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提高生活素質。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應順應自然規律、季節變化,有節制、有規律地安排飲食和起居,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疾病(中醫稱之為外邪)入侵。

中醫養生中,最重要為養心。人有喜、怒、哀、樂、悲、恐、驚七種情志,須注意不要情志過度。此外,更有飲食養生、藥物養生、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方法。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保健養生,可親臨中醫藥學學部課程諮詢日。

免費講座,名額有限,請即預留座位!
有關課程諮詢日詳情和預留座位,請瀏覽網址:
http://hkuspace.hku.hk/online-registration/cmseminar2014
 
*參加者或有機會透過講座接觸到學院相關之課程。
©2014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版權所有
個人資料私隱政策聲明|網頁出版政策
Caring Organisation 同心展關懷 IMA with Best in Class
尋找課程 Programme Search 課程講座 Information Semi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