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 ‧ 學空間
學習是一個旅程,有人會覺得它崎嶇不平,有人會覺得路直路彎充滿挑戰,有人會覺得花香處處甜美豐盛。學院藉今年60週年之慶,找來四位校友訴說他們的學習之旅,分享他們學習旅途上的風光。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深入山林,以純粹而平等的目光,去觀去看大自然鳥兒的姿態,以學習為最積極的休息;划艇運動員羅曉峰經過高山低谷,在進退之間發掘出另一個自己,以學習為前進的動力;世界級本地桌球運動員吳安儀,身處高峰不忘進修,以學習激發思維戰勝對手;高永文醫生從西醫角度出發,細味中醫之道兼容並蓄,以學習達致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醫道。
透過他們分享會發現,學習不只是跟著前人著書時立下的腳步,或走馬看花地經過各色景點,而是開闢天地拓展個人空間的一個體驗。您的終身學習之旅,又會是怎樣的呢?
陶傑 Tao Kit
年少輕狂,那時不喜歡讀書,錯過了學校時光,可能有種種苦處的理由:那是自己不太成熟、還不明白;那是因為失戀,精神不振。那是因為驕傲,覺得青春就是最大的本錢。但是當千帆過後,人成熟了,還有一種空間,叫做SPACE, 本來就在哪裏,不必刻意開拓,只讓你填補。(觀看全文)
input caption here
好認同林先生所講:「學習係最積極的休息方法」。細個讀書時完全反對呢句話,覺得讀書好辛苦好悶,但畢業後18年回望,能夠學習,能夠研究,係幾咁珍貴。我其實有個心願,係再重拾書包,不再讀新聞,不再讀國際關係,而係豐富心靈嘅文化藝術科,為生命注入動力,心願希望兩年內達到。 (觀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