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start

What's Happening Events

12
Dec 2023
(Tue)

學術議題

Event of
2023國際生態經濟年會 暨 可持續發展論壇 香港平行論壇
Subject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Thanks for your participation!

The above event has bee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Please look forward to the upcoming events.

Want to read more about the event recap?

Date & time
12Dec 2023 (Tue)14:30 - 17:00 Free
Venue
香港金鐘夏慤道18號海富中心2樓 & HKU SPACE YouTube 頻道
Speaker
  • 陳鴻烈會長 (英國皇家文藝學會院士 香港前高級公務員協會會長) ;
  • 王忠博士 (大自然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 蔣振寧 (物理學家、香港發明協會會員) ;
  • 張堃 (善水資本有限公司主席 )
陳鴻烈會長

陳鴻烈會長

1970年代末加入香港政府九廣鐵路局工作,並送往英國鐵路局實習鐵路電氣化建設和運作。回港後,出任多個部門主管。同時,任職香港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學系客座講師。1980年代末,離開九廣鐵路後自行創業,出任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主席。1999年,協助成立中鐵建首間中國內地域外分公司,為原始股東兼首任董事。該公司成功獲得西鐵線四個土木工程合約,包括路軌工程。往後多年,陳先生在一帶一路爲國家企業工作,出任高級顧問。

王忠博士

王忠博士

2000年代初加入全球大型精細化工上市公司工作,負責公司投資業務,熟悉精細化工企業的清潔生產及“三廢”治理,即廢氣、廢水和廢渣的處理和利用。 2014年後專注於生活垃圾不填埋、不焚燒、全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三化”和“二閉環”,即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技術閉環、經濟閉環。

蔣振寧

蔣振寧

蔣振寧是一名退休的電腦工程師,擁有物理系學士和航空系碩士。他曾在「迪吉多」公司擔任高級顧問和國際事務經理。在上世紀70年代,他編寫了一個電子郵件的演示軟件。 在80年代,他協助培訓來自中國的第一批電腦工程師,並參與了許多創新性的討論,包括:超矽谷心態、 印鈔建設基礎設施、三層電腦論壇等。 最近,2023年2月,他對First Light Fusion(牛津大學的一家英國公司)提出的彈射聚變技術加以改進,並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興趣。用香港發明協會的話來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建議的改進技術很可能使可控核聚變成為現實。

張堃

Enquiry
6773 1786 (wec@hkuspace.hku.hk;1842234316@qq.com)

“2023年國際生態經濟年會暨可持續發展論壇” 將於2023年12月12日-13日在北京、 香港兩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同步舉辦。此次論壇是疫情受控和社會經濟恢復正常後的 活動,首次創意與香港、昆明聯辦平行論壇。旨在通過邀請來自國內外嘉賓、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工商界代表等共同研討,延續自2008年起連續舉辦的 “世界經濟與環境大會”(Worl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ference, WEC)。

是次香港平行論壇,會議主題是「香港可持續發展」,響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香港氣候行動藍圖 2050》政策和願景;昆明平行論壇,會議主題是「綠色低碳賦能,推動生態環境質量 持續改善」。 論壇的主辦方、協辦方期望是次論壇圓滿舉行,透過議題演講讓社會大眾了解新 政策、規劃藍圖、先進的技術、新的創意科技、與環保相關的經濟發展等。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uspacebusiness/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KUSPACEOfficial

論壇內容可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14:30 - 17:00 小組學術議題

 * 創科填海造島概念(交椅洲人工島),陳鴻烈會長

主要分析研究多個範疇,分別是:

 1. 先建後填土:完成大部份地下層土木和結構工程後才填土,可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資源。

2. 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透過BIM設計完成大部份結構預製組件。

3. 流動預製組件工程船:建造工程船,停泊在建島範圍水域附近以便提供預製組件;預製組件工場設於10萬噸級工程船上,提供住宿容納各項工程人員高達2,000名之多。

4. 地下層結構設計軟件:開發名為「Auto地龍」(Auto EarthWorm)軟件,適用於創新先進的先建後填土工程設計。

5. 項目融資:提出以Web3、區塊鏈運作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籌集高達5,000億港元財政方案。

* 生活垃圾無害化 — 變廢為寶,王忠博士

主要分析多個範疇,分別是:

1. 全球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方式:“填埋”和“焚燒發電”及其危害。

2. 實例說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面臨的困境:有毒飛灰及二噁英治理。

3. 生活垃圾傳統處理方式的變革:不填埋、不焚燒、全利用。該創新技術特徵:

  • 一核心:以循環經濟為核心;
  • 二閉環:技術閉環、經濟閉環;
  • 三化: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

4. 廢棄塑膠能源轉化:通過低溫裂解催化工藝,讓廢棄塑膠轉化為燃料油和天然氣,再轉化為電力,變廢為寶。同時解決了地球的白色汙染。

垃圾填埋場陳腐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工藝及再生資源利用,使汙染的土地再次被綜合利用。

* 可控的核聚變,蔣振寧物理學家、香港發明協會會員

在2022年12月,美國公佈了一個核聚變的突破,用192支鐳射雷射產生核聚變。把兩份的雷射能量,激發出三份的核聚變能量,引起科學界的關注。但產生兩份的雷射能量,需要三百份的傳統電能。

在研究各個核聚變方法時,蔣和團隊發現了牛津大學的一家英國公司First Light Fusion有一Projectile Fusion技術,加以改進後,可產生可控的核聚變。成功的話,人類可從水電解中提出氫和它的同位素,抽取幾乎無限的清潔能量。若懂得可控核聚變,也會懂得製做超級氫氣彈。所以要世界消除仇恨,才讓這科技普及。

* 氫能源發展,善水資本有限公司主席 張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