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院 發展里程



























香港大學校董會於1957年5月21日,正式通過成立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
「你的部門(校外課程部),昨日已由港大校董會通過成立,這一發展就公共關係層面而言,可謂舉足輕重。若能作妥善及多方發展,將能覆蓋社會各個階層及界別;並把知識由少數人的手中發揚開去。」
節錄自香港大學前校長賴廉士爵士,於1957年5月22日發出的祝賀辭

首年報讀學院課程人次為330,孕育着第一屆學生,一同見證着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學院前身)的誕生。
1962年,本港首間圖書館於香港大會堂正式啓用。隨著更多圖書館的 開設,社會對圖書管理員的需求亦激增。為配合有關需要,於1960年開 設全港首個圖書館學課程「Library Techniques」,四年後(即1964年) 更與香港圖書館協會合辦首個頒授學銜課程。
Courtesy of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
Courtesy of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

1953年,石硤尾的一場大火,讓當局意識到興建公共房屋的需要。新公共房 屋逐漸建成,對房屋管理人才的需求亦 隨之而大增。1963年香港大學校外課程 部跟政府合辦兩年制的房屋管理訓練課程,後來於1969年發展為三年制 的「房屋管理文憑課程」。
Courtesy of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
Courtesy of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


Courtesy of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關閉提示1964年,與倫敦大學合辦首個於香港就讀的法律學位課程, 正式提供達致大學水平的法律學士學位課程。
Courtesy of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

「學部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歷史,想來也感奇妙。學部今日的發展,印證了我們於1956年所做過最勇敢的夢。乘著社會充滿朝氣的氛圍,我們推動了一場成人教育運動。依我看來,今日學院的工作已廣為社會認可。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可以安於現狀,因為我們必須積極面對,來自社會的各項挑戰和機遇,繼續向前邁進。我有信心,學部憑藉現時穩健的基礎,於未來十年將能有更長足發展。」
摘自首任院長Gerald Moore對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成立十週年的話

教學中心及後遷至位於中環德輔道中151號的環球大廈11樓(現為南洋商業銀行大廈),擁有七個講堂,兩個研討室、兩個畫室及音樂室、一個圖書館及多個辦公室,可同時容納300名學生。
1970年代,一宗嚴重醫療事故,敲響了本港缺乏醫療實驗室技術員的警號。為配合當時的社會需要,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推出全港首個「醫事技術證書課程」。

從第一屆只有330人次報讀學院課程,至1976年累積10萬人次,為校外課程部立下里程碑。
學院於1978年1月遷入新的市區教學中心。新的教學中心位於上環永安中心,佔地15,250平方呎,共設有14個講堂,可同時容納600名學生。
隨著新的教學中心投入使用,學院所開辦的課程亦由1977-78年度的114個,大幅飆升至268個。

Courtesy of HKU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Office
關閉提示1970年代末,校外課程部的發展迅速,致使報讀學院課程人次於五年間倍增,由10萬上升至20萬。
截至1985年,校外課程部的報讀學院課程人次已達30萬。
新的專業及職業課程引入及發展,亦帶動了對上課及辦公空間的需求。學部於1982年購入了首個市區教學中心,以配合成人工餘進修的需要。
信德教學中心亦成為了大學持續及專業教育的標誌。



持續約30年的辦學努力,令報讀學院課程人次超越40萬。
隨著社會急速發展,教育需求亦有所大增,故於1991年報讀學院課程人次已逾50萬。
港大校外課程部於1992年1月易名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除名字及架構上的轉變外,更反映學院在大學及社會上的角色轉變。
易名後,確立了學院在香港大學體制中的「學院」地位,學院有更大的空間去進行學術發展。
|
90年代,學院被賦予財政獨立及法人地位,擁有更大的彈性,以更靈活、快捷及主動的策略,去回應社會對持續和專業教育的需要。
中醫藥學學部於九龍西分校,設立專門的圖書閲覽室、標本室及實驗室,以支援教學。
學部於金鐘及美孚教學中心的兩所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為中醫藥學學員提供由中醫專家帶教的臨床見習場所,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為市民提供專業的中醫診療服務。

「其中一個優點是可以讓學院的財政與公帑作出清晰的劃分。
公司體制的確立,更有利大學去制定一套更具彈性的模式及程序去管理學院。」
節錄自1999年學院遞交予校務委員會的公司化計劃書
學院為非牟利教育機構,一般的有限公司註冊模式並不適用,故此學院註冊成「非牟利擔保有限公司」。
經過近半世紀的努力,學院報讀課程人次達到100萬。
港大附屬學院為全港首間提供優質副學位課程的學院,其開辦的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涵蓋多個不同範疇,憑著優質的教學,令學院在教育界建立良好聲譽。
所有成功修畢學院任何一項副學位課程的學生,均按香港大學體制,經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頒授廣受社會各界認可的副學位。
學院課程設計,與大學學制相若,以為同學提供另類升學途徑,或裝備他們進入專業界別。


學院的營養學治療及教研中心除用作研究及發展用途外,更為市民提供專業的營養諮詢服務,同時亦為修讀學院營養學課程的學員提供實習的機會。

國際學院(前稱「國際學位課程中心」)與英國、蘇格蘭及澳洲公立大學合辦多個為期10至24個月的全日制學位課程,致力為副學位畢業生提供多元升學途徑。學院亦為國際文憑(IB)及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畢業生提供三年制學位課程。
有見社會對文化及藝術管理的高等學術資格需求與日俱增,國際學院亦有開辦深造文憑課程,另外亦夥拍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汀學院(CSM)及同屬倫敦藝術大學轄下的倫敦傳播學院(LCC)開辦碩士課程,以照顧學位持有人之進修需要。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成立校友會旨在加強會員之間,以及會員與學院之間的聯繫,並向各界人士推廣終身學習的精神。

政府致力推廣持續進修教育,令報讀學院課程人次不斷上升,突破150萬。
為回應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與保良局合辦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
承蒙慈善家何鴻燊博士慷慨捐款,贊助書院發展教育事宜。為感謝何博士對書院和教育事業的支持,書院於 2015 年正式改名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
學院開辦的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設計及審批。成功修畢任何一項課程的學生,均按香港大學體制,經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頒授副學位,學術評審極為嚴格。


為提升中醫藥教學質素及向大眾提供優質的中醫藥診所服務及設備,學院於2007年於九龍西開設中醫藥診所及教學中心。
西九龍教學中心設有中醫臨床中心、中醫藥房、中醫藥實驗室及中醫學資源中心,為廣大市民服務。
學院制確立
於2007年確立學院制,轄下學院包括:
港大附屬學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
國際學院
金融商業學院
人文及法律學院
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管轄中醫藥學學部)


學院的發展旨在為同學提供更多機會,使學院於短短四年間報讀學院課程人次由150萬升至200萬。
中國商業學院以創新型專業商管學院為定位。
有別於傳統的商學院,中國商業學院在專業和高層管理教育上注重培養學員的整體能力和素質。學院提倡創新教學方法和主動學習體驗,以體現「專業(Professional)、前瞻(Prospective)、實用(Practical)、實效(Problem-solving)」的4P獨特辦學特色。
學院的使命是幫助中國培育具世界一流領導力和管理才能的商界人才,以使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憑藉香港大學學術上的優勢,學院致力培養內地新生代的企業領袖。因此,未來的企業領袖將通過學院所提供的多樣化專業和高層管理課程以獲得最前沿的知識,並擁有國際視野和開放思維。


學院服務香港逾半世紀,期間不同專業領域上的翹楚,對學院作出卓爾深遠的貢獻,讓學院取得卓越的成果。為向與學院及終身教育淵源深厚的人士致謝,學院於2014年設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榮譽院士」銜,以作表揚。
進入六十年,掀開學院新一頁。
學院舉辦一連串慶祝活動懷緬過去六十年由一眾教師、校友、學生和職員共同創立的歷史和成就,當中發掘出無數珍貴歷史文獻和動人故事,見證了學院與香港一起走過六十年成長路。瀏覽更多六十週年歷史故事
262萬報讀學院課程人次與前瞻
學院所涵蓋的教育範疇更廣,學生的背景層面更闊,令報讀學院課程人次短時間内超越262萬,未來定能再創高峰。
學院全日制及兼讀制副學位課程獲教資會《質素核證報告》高度讚揚不僅具備完善的政策及程序,且文件資料全面及詳盡,以及教學人員盡心竭力、熱誠投入。學院對《報告》多項正面評價深感欣慰,肯定學院對質素保證高度承擔之餘,亦印證副學位課程數十年來依循港大評審機制能確保學術超卓。
學院自1957年成立以來,不僅為不同人士開拓終身學習的機會,更因應社會需要創下多個先河。經過63年的發展與努力,由首屆只有330人報讀,直到今年報名人數已累積衝破三百萬人次,為學院奠下重要里程碑。
對於社會各界多年來一直給予的支持及信賴,學院深感欣慰。隨著社會「新常態」的出現,為適應轉變及提昇自己,大眾對持續進修的需求殷切。學院承諾未來會繼續履行社會責任,為市民大眾設計更多優質多元的專業課程,培育更多不同界別的優秀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及協助學員個人發展的需要。
學院於2021年10月參照歐洲高等教育區質素保證標準及指引(ESG – th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而進行的國際學術質素評審 (International Quality Review)經已圓滿完成。評審結果顯示,學院完全符合全部共十個ESG評審範疇;評審小組亦讚揚「學院展現了清晰有力的願景、使命和信念」,「其與社會的聯繫不容忽視,值得高度表揚」。評審小組總結認為學院具備穩健根基和深遠潛力,可望進一步於持續教育、終身學習和跨國教育的領域成為領導國際的優質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