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及文化 表演藝術
Diploma in Chinese Tea Culture
中國茶學文憑

持續進修基金 CEF 認可課程
- 課程制式
- 兼讀制
- 開課日期
- 待定
- 修業期
- 1年
- 教學語言
- Cantonese
- 課程費用
- 每課程 HK$32,640
- 查詢
-
37620055 / 376200542151 0720
此中國茶學理論與實踐文憑課程包括六個專題:普洱茶品鑑、功夫茶品鑑、茶席導論、烏龍茶品鑑、茗茶鑒賞及茶學概論。課程涵蓋茶文化的正統知識、中國茶學的重要學術元素,籍此提高學員對茶學的審美及品鑒能力,達到傳承茶文化的目標。
完成課程後,學生應能夠:
- 闡述中國茶的主要歷史演變、文化背景;認清香港於近代茶文化發展的特殊歷史地位及傳承推廣的獨特角色;
- 概述中國茶的經典審美標準;
- 分辨各主要茶類、重要產區及製作過程和特色;
- 實踐主要茶類的沖泡技巧及説明品鑒標準和方法及
- 辨認和提網主要茶器的分類
課程統籌講師
香港茶學家 - 楊智深先生
楊智深(穆如), 穆如茶學創辦人, 香港茶學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師從蘇文擢先生。寄志於戲曲與茶,早年出版《唐滌生的文字世界 · 仙鳳鳴卷》,多次組織國家京劇院赴港演出,海外茶人訪問雲南古樹,並早於八八年開始在法住文化中心開辦全港首個茶學課程,至今已超過三十年,一直熱心推動茶文化,特別針對培訓高校專業人才,提升品飲文化。同時也致力於粵劇以及影視劇本創作,近十多年在北京教授及推動茶學。
穆如先生是最早期研究茶學的專家,同時對古典文化及國學傳統皆有高深造詣。
課程結構完整,包括六個專題,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到了解各種茶類的特色,以致沖泡技巧、品鑒學問及審美標準等,讓學員可以掌握一套完整的茶學知識。除了傳統的現場授課,亦兼備考察、實習、小組討論及專題研究等不同授課模式。
評核方式會視乎專題內容作筆試/專題研究報告或實習考試;同時導師會分階段評核學員的進度,包括課程表現,沖泡練習及專題習作等,進行作持續評估;亦會進行分組討論及專題研習,學生須分小組實習,透過演示稿/計劃書等增進知識。
學員符合下列所有要求,方可按香港大學體制,經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頒授「中國茶學文憑」:
- 出席率達70%或以上;及
- 於指定時間內完成所有作業,並取得合格成績
學院將盡量按所列的資料安排課程,惟學院保留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作出改動的權利。學員將獲另行通知。
報名代碼 | 待定 | - |
日期 / 時間
- 逢周三、周日,7:00pm - 9:00pm & - 1:00pm - 5:00pm
- 楊智深先生—課程統籌講師;穆如茶學創辦人;香港茶學家
- 林雪虹女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 陳怡真女士—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
- 李漢宗先生—香港公開大學文學學士
- 張旌先生—香港中文大學理學碩士
- 黃悅女士—香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
- 李廣盛先生—香港科技大學理學碩士
- 賈倩明女士—香港中文大學法學碩士
- 廖敬武先生—美國加州大學聖巴拉分校商業經濟學士
- 謝潔芳女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碩士
- 楊玉雲女士—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與法律文學碩士
- 林雅芬女士—國際專業芳療師(IFPA)
- 張冬怡女士—英國紐卡素大學會計學與金融雙學士
中國茶學文憑 | ||
---|---|---|
學科單元編號 |
學科單元名稱 |
學分 |
IART3002 |
普洱茶品鑑 |
9 |
IART3003 |
功夫茶品鑑 |
9 |
IART3004 |
茶席導論 |
12 |
IART3005 |
烏龍茶品鑑 |
9 |
IART3006 |
茗茶鑒賞 |
9 |
IART3007 |
茶學概論 |
12 |
|
總學分 |
60 |
申請人應該:
1. 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獲第2級;或
2. 於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考獲第2級*;或
3. 具同等學歷。
* 由2007年開始,學院確認於以往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的E級成績,等同於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的第2級成績。
HK$150 (取錄與否,恕不退還)
課程費用- 學費 : 每課程 HK$32,640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持續進修基金院校編號是 100
持續進修基金課程 | ||
---|---|---|
Diploma in Chinese Tea Culture 中國茶學文憑 |
||
課程編號 37L134792 | 學費 $32,640 | 查詢號碼 3762-0054 |
![]() |
持續進修基金 本課程已加入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內 |
中國茶學文憑
|
- 更多課程關於
- 表演藝術